高德軟件有限公司的發展歷史

公司于2002年成立,2010年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全球精品市場。高德具備國家甲級導航電子地圖測繪和甲級航空攝影的“雙甲”資質,其優質的電子地圖數據庫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2014年02月,阿里以11億美元現金完購高德。2013年05月,阿里巴巴2.9億美元入主高德,成為高德之一大股東。2012年10月,高德順利通過Automotive SPICE能力3級認證。

2012年09月,高德成為蘋果在中國的地圖服務提供商。2012年06月,高德地圖杯中國位置應用大賽在北京開幕,再次掀起中國位置服務開發 *** 。

擴展資料

高德為包括奧迪、寶馬、奔馳、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廣汽本田、豐田等國內外十多個汽車品牌的100多個車型提供導航數據產品和服務。

其基于地圖數據庫自主研發的導航應用軟件供應給捷豹、路虎、沃爾沃、上汽、廣汽、長安、北汽、吉利、比亞迪等多家國內外主流汽車廠商。

為滿足用戶對車聯網服務的需求,高德結合自身的資源與技術優勢,為奧迪、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上汽等汽車廠商提供切實、可靠的車聯網服務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高德軟件有限公司

高德是哪個國家的

;?????01

??????中國

??????高德地圖是中國的。高德地圖的公司主體名稱叫高德軟件有限公司,于2002年8月成立。起初只是為寶馬、奔馳、本田、上海通用、奧迪等車型提供導航電子地圖。

??????高德是中國領先的數字地圖內容、導航和位置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高德地圖的公司主體名稱叫高德軟件有限公司,于2002年8月成立。起初只是為寶馬、奔馳、本田、上海通用、奧迪等車型提供導航電子地圖。擁有導航電子地圖甲級測繪資質、測繪航空攝影甲級資質和互聯網地圖服務甲級測繪資質“三甲”資質,其優質的電子地圖數據庫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一款手機地圖產品來說,位置搜索與路線提供可以說是最基本的服務,也是用戶最重視的一個功能。在這方面高德地圖就比較人性化,不僅可以讓我們直接在界面左上角輸入想要去的地點、餐廳等名稱,另外軟件還提供了13個常用的地點類別,就比如餐飲、住宿和購物等等,這就方便了我們在沒有主意的情況下尋找到想去的地方。

??????高德地圖提供了公交和自駕車兩種乘車方式,按照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公交方式具有“速度較快”、“換乘較少”、“步行較少”以及“舒適優先”的方案;自駕車方案則具有“最短時間”、“最少費用”、“最短路線”和“少走高速”四種方式,基本上能夠滿足大家的需求了。

高德地圖更大的客戶

日活破1億,同樣是地圖高德為何如此優秀?

景辰本人不僅是路癡,到新城市之后還分不清方向,2014年初到北京,研究生宿舍窗戶是朝東的,但是景辰總是認為那是北,所以每天早晨太陽都是從北邊升起,時間長了,這倒也見怪不怪了。

更要命的是出門,北京的交通線路交錯縱橫,地鐵公交穿插分布,想要到一個新的目的地,需要問路多次才能到達,極大的增加了出行的時間成本。后來就在朋友的推薦下使用了高德地圖,從此便愛不釋手,每當出門都是先用高德地圖搜索線路,而且還能根據路上的情況預估出行時間,這大大方便了作為路癡的出行,現在出門開車依然是用高德地圖進行導航避開擁堵路段,可以說,是高德拯救了我這路癡的出行。

10月1日晚間,高德集團總裁劉振飛發布內部信宣布:10月1日19點58分,高德地圖日活躍用戶數(以下簡稱DAU)突破1億大關,成為國內首個DAU過億的出行平臺。

每年十一都是高德地圖的“101”尖峰時刻,因為十一出游人數眾多,而大多數人到了新的地方,會和景辰一樣成為一個路癡,靠問路的方式尋找目的地有各種問題,大城市還好,一些邊遠地區還會面臨口音問題,現在有了高德地圖,手機一點,從定位點到目的地,各種推薦線路一秒即出,方便快捷。

高德自有底層地圖數據

國內做地圖的有很多,除了高德地圖之外,像是百度地圖、騰訊地圖、搜狗地圖等等,不勝枚舉,雖然做地圖的多,但是有核心優勢的少。

中國的地圖測繪資質控制非常嚴格,因為測繪工作涉及國家機密,因此只有位數不多的幾家公司具有該資質,而成立于2002年的高德就是擁有甲級地圖測繪資質的公司之一,所以說從最開始高德就擁有自己的底層地圖數據資源。

高德的底層地圖數據資源不僅是自己使用,還同時為騰訊地圖提供數據服務,也就是說騰訊地圖最初的底層地圖數據是來自高德;而百度地圖和搜狗地圖則是使用了成立時間更早的四維圖新的地圖數據。

四維圖新是中國領先的數字地圖內容、車聯網及動態交通信息服務、地理位置相關的商業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始終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專業化、高品質的地理信息產品和服務,也就是說他并不直接面向C端用戶提供服務,而是選擇向B端客戶提供地圖數據服務。

和百度地圖、騰訊地圖等友商相比,高德地圖自有地圖制圖人員是高德地圖區別于其他友商的更大不同,在2014年的時候高德就有700多專業的地圖制圖人員了,這也是高德保障了底層數據無憂的關鍵。

在2014年,高德地圖加入到阿里巴巴的陣營,失去了高德地圖的騰訊地圖則是直接入股了四維圖新,而一直和四維圖新有數據合作的百度眼見失去了四維圖新,只好擁抱了同樣具有甲級測繪資質的公司長地萬方,自此,在底層數據層面上可以說BAT三家公司再次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專注于地圖產品,服務用戶核心需求

在用戶體驗上,最初的時候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是地圖界的佼佼者,騰訊地圖慢慢的就失去了優勢,而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在地圖行業老大老二的爭論一直是一筆糊涂賬,因為引用的數據來源不同,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一直難分伯仲。

時任高德地圖CEO的俞永福當機立斷,停止老大老二的口水戰,專注于地圖產品,提供能滿足用戶核心需求的產品,如果不服,請友商允許第三方機構嵌入代碼監測驗證,高德奉陪。

說白了就是讓第三方權威數據機構開發一個SDK讓App接入以實現更準確地統計產品的真實情況,然而這樣的統計做法受到許多App的 *** ,理由均是不希望自家核心業務數據被別人掌握,事實如何大家心里也都清楚。

從2014年加入到阿里以來,高德一直專注聚焦在用戶體驗的提升,夯實地基并勇于創新。高德從來沒有宣布過超過百度地圖,最多也只是強調活躍用戶增長比對手更快。這次高德高調公布日活過億,也正是宣告今天的高德已經成為中國更大的人地關系大數據平臺,覆蓋了中國交通出行行業的完整生態;也是移動互聯網最重要的基礎設施。

這種自信得益于高德對地圖業務專注度的把控。

2014年阿里完成對高德地圖的整體收購以后,高德對業務進行了重新調整,逆勢砍掉O2O業務,實現汽車和手機的地圖引擎合二為一,研發智能駕駛,又重新整合各項出行服務。尤其是2014年7月到2015年3月期間,高德砍掉了大量功能,更是放棄O2O,專注于地圖服務。

這一決定讓高德戰略更加清晰專注,用戶規模迅速增長。而同一時期由于百度地圖深陷O2O泥潭,高德地圖迅速反超對手,成為行業之一,團隊士氣獲得明顯提升,從此踏入高速行駛的互聯網跑道。

其實,制定這一調整是需要巨大決心的。畢竟O2O在當年如火如荼,百度就將地圖放在了O2O流量入口的位置上,接入打車、餐飲、住宿等應用,利用百度地圖的巨大流量為其他業務導流。但高德認為,那個時候的O2O是一種生活電子商務,做O2O的都是從商戶角度出發,反而會忽視用戶需求,因此高德向馬云申請了高德三年不盈利的口諭,然后就毅然決然的砍掉了O2O的業務。

那年十一的“101攻堅”讓高德團隊看到,將用戶需求提煉出來后,地圖產品其實只有位置服務和出行服務這兩個需求。

用核心技術解決用戶出行的痛點問題

2013年高德地圖尚未退市之前,百度地圖導航宣布永久免費是地圖導航軟件進入免費時代標志性事件,這也是互聯網玩家進軍傳統行業并通過免費模式顛覆傳統行業的經典案例,這時候百度地圖的領先者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而2014年請到了馬云高德地圖三年內不進行任何商業化口諭后的高德地圖,比免費模式更進了一步,這樣既可以聚焦于產品和數據,也可以將體驗做到極致。

2015年,專注于地圖業務的高德再次制定了“一個高德,一云多屏”戰略:即讓手機、電腦、汽車諸多需要使用地圖的平臺使用一套核心引擎,數據、技術和運營都是同步的。

手機業務和汽車業務必須融合。“一個高德”是這次戰略調整的核心。

時任高德CEO的俞永福曾用足球陣型形容當時的業務布局:兩個前鋒,一個中場。左前鋒是手機應用,右前鋒是汽車應用,中場是數據。手機和汽車用的是兩套系統,無論是研發還是硬件體系都有差異。

汽車不用考慮功耗,器件性能遠高于手機;汽車業務是to B的,手機業務是to C的;汽車用的是離線數據引擎,手機用的是在線數據引擎。高德決定要做一個新的一體化引擎,將離線數據引擎升級為在線數據引擎,這一次大研發的內部代碼是“AE8”。

經過2015年上半年的評估,高德的研發人員在下半年停下了其他工作,集中投入AE8新引擎的研發,前后大概用了一年左右時間。俞永福說這個決定是“咬著后槽牙”做的,因為要停掉很多其他研發工作。他將引擎比作發動機,將在此之上的應用比作裝修,他認為只有有了好的發動機,上面的裝修才能順利進行,單搞裝修沒有意義。

此舉讓高德地圖可以從手機地圖順暢切入到車聯網這一增量市場,并且讓兩者產生聯動共振效應,現在高德地圖已在為全球30余家車廠提供包括地圖數據、導航引擎、交通信息在內的相關服務。

基于地圖可以做許多事情,但高德地圖只有一個目標,即專注于位置和出行本身,在汽車領域則專注于駕駛導航,并拓展到公交導航、景區導游等等。說白了,就是守好地圖的根基業務,沒有去做O2O、車載娛樂等地圖周邊業務。盡管未來高德地圖可能會做,但現在卻選擇了聚焦。

除了“一個高德”、“一個目標”之外,高德地圖在戰略上還明確要做四大標配:用戶、應用、汽車和交警,分別對應到四個核心場景:用戶是消費端市場實現高德 In Hand,應用是開發者市場實現高德Inside,汽車是增量市場實現高德In Car,交警則實現了與交通部門的深度合作進而對數據眾包等戰略實現反哺,實現高德In Government。這是地圖導航和位置最核心的四大基礎場景。

晶眾地圖與星云互聯的“牽手”,助力自動駕駛再發力

導語: 專訪,星云互聯聯合創始人兼COO石勇、晶眾地圖副總裁兼智能網聯地圖事業部COO楊柯,就晶眾高精地圖此次牽手星云互聯將 *** 雙方怎么樣的優勢展開合作?圍繞智能網聯網 汽車 、智慧城市以及車路協同等方面的具體合作將怎么樣展開?未來雙方還將繼續在哪些領域深度合作?等問題進行解答。

正文:自動駕駛的又一大事件,2019年9月16日,晶眾高精地圖與星云互聯簽署了戰略合作,星云互聯聯合創始人兼COO石勇、晶眾地圖副總裁兼智能網聯地圖事業部COO楊柯出席簽約儀式,雙方將圍繞智能網聯 汽車 、智慧城市及車路協同等多方面合

上海晶眾信息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眾地圖”)是一家高精地圖產品及服務提供商,也是晶眾股份的子公司,后者成立于2010年,在智慧城市方面有多年經驗,從2015年開始配合國內主機廠研發高精地圖。晶眾地圖成立于2018年,主要為整車廠、系統集成商、交通管理部門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智慧交通等方面提供高精地圖及相關解決方案。目前,晶眾地圖在北京、上海和無錫等地設有研發中心、數據生產中心和市場營銷中心。

今年5月,晶眾地圖拿到了導航電子地圖甲級測繪資質,是國內第18家獲得該資質的公司。由于地理信息涉及國家安全,只有拿到“甲級資質”,才具備采集和 *** 厘米級精度車道級高精地圖、地下停車高精地圖的資質。

北京星云互聯 科技 有限公司(NEBULA-LINK.COM)是一家專注于車路協同技術領域,集研發、制造、銷售V2X產品、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智能網聯 汽車 技術和服務于一體的創新型中國高 科技 企業,在北京、上海和長沙設有研發中心及分支機構。

目前星云互聯已為國內多家智能網聯測試示范區、整車廠、自動駕駛企業及公共道路智慧交通升級建設提供方案支撐和產品落地應用,并且是中國V2X技術標準的主要貢獻者之一。星云互聯依托推出的智能車載終端V-Box、增強型車路協同路側系統T-Station、標準V2X協議棧軟件以及網聯云平臺X-Cloud等系列產品形成了車輛協同安全輔助駕駛(C-DAS)和車路協同交通主動控制整體解決方案,可有效支撐協作式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同時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組件。

自2015年成立以來,星云互聯從一個致力于創新的研究型公司,發展成為智能網聯 汽車 與智慧交通領域產品與技術服務的成熟供應商。

專訪實錄:

在簽約儀式上焉知 汽車 專訪了星云互聯聯合創始人兼COO石勇、晶眾地圖副總裁兼智能網聯地圖事業部COO楊柯,兩位就合作內容作了詳細闡述。

之一個問題是,在此次的合作中雙方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什么樣的戰略考量促使了此次合作?

第二個問題是,在封閉園區這樣一個測試項目之后,未來會有哪些更多更深的合作?

第三個問題是,這樣一個方案的成本大概是多少?你們雙方各自的優勢在哪里?

楊柯(晶眾地圖): 之一點,首先晶眾是做高精度地圖的,聚焦在道路這一側,尤其是城市級高精度地圖是核心之一,還有就是在“停車” 這個場景。這次與星云的合作也主要聚焦在道路上。

因為車路協同需要大量智能化及基礎設施的接入,比如說智能路側終端、智能車載終端以及路側感知系統等,這些車路協同的產品及軟件。晶眾不做,所以我們選擇結合并采用星云互聯的車路協同及智能網聯的系統產品,雙方高度互補的業務將發揮更大協同效應,給自動駕駛場景提供完整的“端-管-云”解決方案。

第二點,實際上我們目前的合作主要都聚焦在技術維度上。基于晶眾有高精度仿真的建模能力,尤其是三維高精度建模能力,結合晶眾高精度地圖低成本的優勢,一會我來回答一下成本問題,這樣的話就構成了一個立體的監控平臺級解決方案。

第三點,關于地圖成本,晶眾母公司成立伊始,主要聚焦在ITS智慧交通領域,這讓我們在交通領域積攢了大量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三維地圖建設能力和經驗,得益于我們在交通和地圖兩個板塊之間的協同效應,大大降低了城市道路的三維建圖成本。

戰略合作框架,晶眾和星云互聯已正式啟動V2X領域技術合作項目。我們將共同開展V2X云端數據監管系統解決方案的應用與展示,實現數十類V2X場景的數據集成與后臺監控功能開發。晶眾將提供高精度地圖,構建高自由度的智能網聯展示模型,且將作為子系統集成到星云互聯的智能網聯數據與監控管理中心。

石勇(星云互聯) :星云互聯主要聚焦在車路協同產品和方案的落地應用,產品包括智能車載終端、智能路側終端、路側感知、應用算法、V2X協議棧以及云平臺。我們和晶眾的合作是基于晶眾擁有三維地圖建模和地圖采集能力,雙方可以更大化優勢互補。

目前的車路云一體化協同是智能網聯 汽車 和智慧交通的發展趨勢,星云互聯擁有V2X智能路側和車載終端產品及算法,可以把路上的數據和車端、路端通訊數據匯總到云平臺上,借助晶眾的三位高精度地圖數據資源,可以更好的把車路協同應用場景呈現和展示出來,同時做更立體化的、顆粒度更細的監控及運行管理優化,這是雙方合作的一個切入點,也是發揮彼此優勢的空間。

關于雙方未來的合作的項目,星云互聯將和晶眾在車企研發能力構建、封閉測試區、城市開放道路、高速公路、仿真平臺構建等多個領域展開。

上面第三個問題關于成本方面,V2X硬件產品方面的成本主要受限于市場規模,未來大規模應用后會有顯著的下降。而現階段星云互聯和晶眾地圖的合作,形成一套V2X+高精度圖的整合方案,將有助于雙方降低在智能網聯 汽車 測試或者示范區項目中系統集成和部署方面的成本。

焉知 汽車 :請問楊總,晶眾的智能網聯 汽車 測試監控平臺在這次的合作中將會打通哪些數據?打通后將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楊柯: 在技術層面上來講,先完成5G基礎上的V2X數據之間的交換,具體的數據,一個是路邊感知層面的數據,尤其是三維高精度地圖之間數據要進行匹配和認證。

這里邊尤其是位置、感應,還有一些流媒體的數據,比如說我們監控設備里邊的一些視頻。在道路維度上來講,未來有一個命題實際上就叫做視頻融合,尤其是影音的這種視頻流就是監控過程當中,通過這些視頻展示在系統上面,這是之一階段,第二階段是把能監控的內容統統上圖通過系統展示出來,再一個就是設備里面帶有的,包括車流、交通流,仿真和模擬的過程數據都可以上這套監控系統。

在監控過程當中,它會有涉及到運營和決策這樣不同角色的介入,決策部門就提供了一個依據。

包括道路養護,包括視頻流在行業應用,包括一些交警行業,包括一些特種行業里邊都可以去使用,我指的是開放園區的。

對封閉園區來講,尤其是對車輛的狀態,車輛的位置等展示這個層面是全方位的。

這一些數據實際上本身是事件驅動型的數據,而事件驅動型的數據就需要有智能硬件作為載體來給它承載。包括比如說交通信號相關的、智能的、影音的。那么這一部分恰恰是星云互聯所具備的,它能完全都包裝在智能硬件里,然后按照規律傳輸,通過平臺在后端完成接收,它是通過這種長鏈接的技術把數據發到這個平臺上。

實際本質上來講是端到晶眾的平臺,端到后端星云互聯的平臺,而晶眾平臺跟星云互聯的平臺又打通了之間的關聯,這樣的話就構成了以高精度數據展示界面為載體,就是高精度三維地圖展示界面為載體的一整套關于監控的解決方案。

焉知 汽車 :請問星云互聯石總(石勇),星云互聯車載設備是采用通用的協議?還是企業內部私有協議?

石勇: V2X技術的應用離不開行業或者國家標準的制定,目前,由星云互聯深度參與編寫的《合作式智能運輸系統 專用短程通信 第3部分: *** 層及應用層技術要求》已經作為國家標準頒布使用,這個標準已經能涵蓋十幾類V2X應用場景的數據交互需求。同時,星云互聯也在牽頭《合作式智能運輸系統車用通信系統應用層及應用數據交互標準(第二階段)》的制定工作。所以目前星云互聯車載及路側設備所用的通信技術,都是符合上面提到這些標準的,可以和其他同樣符合標準的設備互聯互通。同時,星云互聯的產品也支持國際上一些其他主要國家和地區所頒布的V2X通信協議標準。

焉知 汽車 :我們都知道V2X大多講的是通信系統,那么這里面所產生的數據是歸誰所有?

石勇: V2X或者說車路協同系統是一個復雜系統,這里面產生的數據實際上是有很多類,歸屬方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地圖數據來自于圖商,紅綠燈數據來自于交警,車輛數據來自于用戶。但我們想強調的一點是,V2X系統的核心意義是人、車、路包括云端之間的信息共享與協作,所以現在這個階段我們與其去討論V2X產生的數據歸誰所有,不如去更多的 探索 交通系統中各個參與者如何更好地產生數據來為V2X系統所用。

基于上面這些考慮,如果要回答數據歸誰所有的問題,實際上就比較清晰了。對于運行環境相關的數據,例如地圖、紅綠燈、路側感知、氣象環境等等,應該是誰負責建設運營,數據就歸誰所有;而對于車輛數據,本質上應該是歸屬于車輛用戶,交通系統里的其他參與者可以利用車輛實時對外廣播的信息來優化行車行為或者交通運行管理,但只有特定有資質的實體才能去收集、記錄車輛的數據。星云互聯也在和一些交通管理部門及智能網聯 汽車 示范區運營主體共同探討以后車路協同數據的收集管理、運營使用等方面的機制。

楊柯: 從交付這個角度來講,封閉園區交互,本身有運營的企業。

比如說襄陽的5G東風檢測場,那么首先所有的數據歸檢測場,還有我們的交付方是誰,這個是按照商務來去考慮的,在車聯網或者智能化、網聯化都是一樣的,比如整包的一級供應商,在合作的商業化項目中,拿到了這個訂單,他要去交付給他的甲方,那么數據從歸屬這個角度來講的話,完全歸附到甲方的,我指的是數據運營產生的數據。

然后對于高精度地圖來講,關于信息安全跟傳輸,因為高精度地圖有兩個要素:一個是絕對的精度,還有是一定的鮮度。絕對的精度,因為晶眾在交通板塊本身就是做了大量的積淀,而且我們是通過CAD圖紙來進行生產的,包括我們自主研發的生產工具,那么能保證絕對的精度。

相對的鮮度,現在業內公認的是眾包的這種方式。眾包的方式就是說無論是通過傳感器去采集單車的回饋,然后合并壓縮和處理都有一套很好的管理辦法。從標準這個角度,眾包現在還沒有形成一個國家標準,所以現在很多都是在技術層面的探討,還沒有應用,所以城市內部的高精度地圖,現在推的速度是很慢的。

所以鮮度上來講目前并沒有好辦法,他只能說承諾一年更新兩次或者是幾次,導航電子地圖現在還尚且不能做到眾包更何況咱們三維高精度地圖了。

5G時代能保證在本局域網內通過V2X的標準協議來進行傳輸是相對安全的。

但是絕對數據的安全還是要通過類似于像傳統的vpn,還有這種專線,尤其是對于鮮度的保證上來講,現在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好的 *** ,這部分還是要探討的。

焉知 汽車 :請問楊總,城市級三維/二維高精地圖的測繪到了什么階段?接下來將還會有什么樣的規劃?

楊柯: 現在我們可以給您開放一組數據,目前晶眾擁有全國更大的城市級道路高精度地圖和停車高精度地圖,道路高精度地圖已覆蓋全國70+城市,到今年年底計劃是達到百城,這些都是城市級的,我們現在能形成一整張路網,把城市已經網格化和柵格化了,掌握城市地理系統里面的曲率和高程信息,這樣的話一整張城市的三維地圖也生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