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

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的生態修復工作,由縣級以上人民 *** 負責。該規定明確了礦區生態修復義務和修復要求。礦山生態修復進入了從“誰污染,誰治理”到“誰開采,誰治理”的時代,大幅提前了環境治理的時間節點。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44號)明確國土資源部負責全國礦山地質環境的保護工作。

第十二條 采礦權人應當確定人員負責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采礦權人報送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年度報告中,應當包括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保護情況。第十三條 推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制度。

避免或者防止發生次生地質災害。開采礦產資源應當遵守有關環境保護和礦山安全的法律、法規,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置廢水、廢氣、廢渣、廢石和尾礦等廢棄物。

第十二條 采礦權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填報礦產資源開采年度信息并向社會公示,如實反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情況。

礦山修復需要什么資質

1、礦山修復工程需要的資質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級資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勘察單位資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設計單位資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施工單位資質、地質災害治理設計及工程施工資質。

2、工程施工資質:礦山治理也需要具備相應的工程施工資質。

3、礦山修復治理需要礦山規劃設計資質、地質災害治理設計資質、工程施工資質。礦山復墾復綠企業需要具備相應的資質和能力,以確保其技術方案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礦山生態修復需要相應的資質。根據相關法規,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需要具備相應的資質。此外,礦山生態修復還需要符合相關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技術規程》等。

礦山修復是不是地質災害類別

不是,地質環境災害沒有這個災種,當然也算不到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中,你可以看看地災的定義。

不僅造成經濟損失,也常造成人員傷亡;漸變性地質災害,如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土污染等,災害的發生是緩慢積累的過程,其發生緩慢,一般不會造成人員傷亡,但影響范圍廣,治理難度大,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修復。

地質災害按致災地質作用的性質和發生處所可劃分為地球內動力活動災害類、斜坡巖土體運動(變形破壞)災害類、礦山于地下工程災害類、河湖水庫災害類、海洋及海岸臺災害類、特殊巖土災害害類、土地退化災害類共八類。

地質災害的分類 *** 較多,我國多采用《地質災害分類分級(試行)》(DZ 0238—2004)的分類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