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礦產勘查的相關規定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固體礦產地質勘查(以下簡稱勘查)的基本原則、勘查目的及斯查階段、勘查研究內容、勘查工作程度、綠色勘查、勘查工作及其質量、可行性評價、資源儲量類型條件、資源儲量估算等要求。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原總則將勘探類型劃為四類,允許某些礦種根據本礦種特點增加或減少一個類型。修訂后的總則將勘查類型統一劃分為三類,并增加了開采技術條件類型。總則明確:劃分勘查類型的目的是為了正確選擇勘查 *** 和手段,合理確定勘查工程間距,對礦體進行有效的控制和圈定。
礦產資源勘查執行單礦類 ( 種) 規范。尚無對應單礦種規范的礦產地質勘查,可根據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并參考產出特征、加工選冶性能相近的礦種規范要求,編寫勘查工作設計和礦產資源儲量報告。凡無法類比或單礦類( 種) 規范沒有具體規定的,遵循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的原則規定。
其主要特點是:之一,它規定了新分類標準中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四個勘查階段的目的、任務和各項技術要求,并規定的礦產地質勘查最終目的是:“為礦山建設設計提供礦產資源儲量和開采技術條件等方面所必需的地質資料,以減少礦山開發風險,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這一規定具有經濟含義。
本標準規定了固體礦產地質勘查的目的任務、勘查工作、可行性評價工作,礦產資源/儲量類型條件、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等。
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實事求是,按客觀地質條件開展計劃工作。根據工作區的具體地質礦產條件,進行全面安排,合理部署,正確地確定礦產勘查工作的具體任務。(2)要遵循地質工作程序,按照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疏到密,由已知到未知,由預查、普查、詳查到勘探的原則部署各項工作。
地災設計資質怎么辦理
1、地質災害防治單位資質的類別包括地質災害評估勘查設計資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資質、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資質自然資源部負責地質災害防治單位甲級資質的審批和監督管理。省級人民 *** 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地質災害防治單位乙級資質的審批和監督管理。
2、申請地質災害評估和治理工程勘查設計資質的單位,在申請之日前五年內應當獨立承擔并完成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項目、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項目、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項目總數不少于五項,完成項目總經費不少于六十萬元。
3、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10名,其中巖土工程設計、結構設計、工程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5名且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3名;具有與承擔小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相適應的設計、測試、制圖與文檔整理設備。
4、地質災害防治有關資質分為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乙、丙級資質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甲、乙、丙級資質。甲級資質的審批由國土資源部負責辦理,乙、丙級資質的審批由省國土資源廳負責辦理。
5、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從事工程建設,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評估工作!這方面單位比較多,具體可以咨詢當地國土部門。
6、具有與承擔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相適應的設計、測試、制圖與文檔整理設備。
地質災害勘查資質辦理需要哪些條件?
申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單位資質,需滿足以下條件: 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包括地質、巖土工程、工程測量等方面的技術人員; 擁有符合標準的辦公場所和設備設施; 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和信用記錄; 近三年內有相應的工程業績。
技術人員要求(資源與環境類、土木水利類相關專業),退休人員不超過總人數10 地災勘察設計、地災施工:總人數不少于50人,中、高級不少于25人,高級不少于10人。(資源與環境類、土木水利類相關專業)地災監理:總人數不少于30人,中、高級不少于15人,高級不少于5人。
單位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十名且具備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三名;2具有與承擔小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相適應的鉆探、物探、測量、測試、計算機等設備。
對于勘查單位,甲級資質要求注冊資金500萬元以上,至少有50名技術人員,其中高級職稱的水文、工程、環境地質專業人員不少于10名,并需有至少5項中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的成功經驗,以及相應的設備配備。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