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口援疆城鄉規劃編制工作中還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1、把握當地民族文化、宗教和歷史文脈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2、遵循自然規律,生態優先

3、傳統民居建筑的研究,保持地域城市和建筑特征

4、具有長遠性的規劃和眼光

5、不能一味的套用標準,不能按內地的規劃模式,不能整齊劃一

城市規劃的主要任務有哪些?

(1)深入開展城市規劃的研究工作。 實際工作中涉及的問題城市與區域的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城市經濟結構和用地結構調整、城市交通組織、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文化環境保護、舊城城保護與改造、城市特色延續與創造、城市社區建設、小城鎮發展、高新技術發展對城市空間布局的影響、城市規劃法制建設、城市規劃實施機制與體制改革等。 (2)完善城市規劃編制體系,提高規劃質量和水平。 ①重視區域發展問題,處理好城市與區域發展的關系。 城鎮體系規劃是指導一定區域經濟、社會和空間協調發展的重要依據,是重要 *** 職能。 ②城市總體規劃是解決城市發展方向、戰略和城市布局結構等重大問題,同時配合基礎設施和社會設施建設,做好各類工程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特別是對城市防災規劃要引起高度重視。 ③加強和改進詳細規劃的編制工作。 詳細規劃是對城市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活動進行控制的直接依據,關系重大。當前要根據城市建設的實際需要繼續深化、細化總體規劃,特別是抓好重點開發地區、重點保護地區和重要地段的詳細規劃。詳細規劃要嚴格依據總體規劃和有關規范進行,要認真研究規劃的實施機制,提高詳細規劃實施的可操作性,強化土地開發利用控制指標體系的法律效力,為依法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 ④嚴格規范城市規劃的審批制度,依法做好審批工作,嚴把規劃質量關。規劃審查是規劃審批重要的前期工作。 (3)加強立法工作,完善城市規劃法規體系 。 完善城市規劃法規體系是推進城市規劃工作法制化的前提和基礎。(目的)

如何做好城市建設規劃管理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建設速度加快,在城市規劃新區并建設配套設施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城市發展手段,為此, *** 規劃管理部門要積極做好城市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盡可能規劃出完善、合理的城市新區,發揮 *** 規劃的積極意義和指導作用。本文結合 *** 城市規劃工作實際,簡單分析了如何做好現代城市新區規劃和建設,并探討了城市新區建設的未來發展策略。

關鍵詞:城市新區; 規劃建設; 管理

一、現代城市新區規劃建設發展概況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城市規劃顯得尤為重要。對于我國的絕大多數城市而言,在過去的發展中,沒有成型的城市規劃而言,所謂的城市規劃都是局部的。此外,在原有的城市結構中,工廠和居民區商業區都在城市之內,存在規劃不合理現象,城市要想實現規模擴大,就要拆除老城區,新建城市新區,并對整個城市新區做系統全面的規劃,使城市形成獨有的功能區,便于日后的長期發展。目前我國多數的城市建設,都選擇將市區內的工廠遷出城外,拆除老房子,在繁花地段興建商業建筑,構建城市綜合體,興建城市商圈,促進城市經濟的整體發展。除此之外,多數城市還在老城區之外,開發建設新城區,并對新區做了系統全面的規劃,使得整個城區的發展和諧統一。 二、如何做好城市新區的規劃建設管理工作 城市規劃需要根據城市的各方面具體結構進行全盤考慮,主要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1、構建城市整體空間規劃 (1)城市新區規劃要明確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我國的城市發展都遇到了老城區發展瓶頸的制約,要想實現城市規模的擴大,除了遷建老城區內的工廠和拆除老房子外,另選新址規劃建設城市新區成為了明智了選擇。在我國新一輪的造城運動中,80%的城市都選擇了另選新址建設新城區,新城區的規劃建設一定程度上代表了 *** 對城市未來發展方向的定位。所以,城市新區規劃的時候不要把新區規劃孤立的來看,而是要將城市新區規劃與城市未來發展方向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城市新區規劃體現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 (2)城市新區規劃要找準新區的定位,明確新區與老城區的關系 目前我國多數城市的新區規劃都是在老城區之外又新選了地址興建新區,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興建了新區之后老城區是否保留,如果保留,對于新城區和老城區在功能上如何定位。這屬于新城區和老城區的定位問題,我們必須要在規劃新城區的時候就要做好打算。所以說,城市新區規劃要找準新區的定位,明確新區的城市功能,在規劃上要與老城區的功能實現區分,避免新老城區功能重復,凸顯新區的實用性。所以,城區新區規劃要找準新區的定位,明確新區與老城區的關系。 (3)城市新區規劃要實現與周邊鄉鎮的和諧發展 城市新區在規劃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對周圍的鄉鎮造成一定的沖擊,最直接的影響會占用城市周邊鄉鎮的土地,造成一定數量的失地農民。對于這一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土地對于農民來說意義重大,因此 *** 在城市新區規劃的時候,對于占用的農民用地,一定要做好補償工作,要形成具體的補償政策,真正的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城市新區規劃的時候,還要在經濟發展上對周邊鄉鎮形成帶動和促進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城市新區規劃與周邊鄉鎮的和諧發展。 2、對土地實現綜合利用 (1)城市新區規劃要改變過去粗放的土地管理模式 城市新區規劃的過程就是對土地實行集約化管理的過程。在我國過去的城市發展歷程中,對于土地未形成有效的管理,土地管理屬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對于城市功能定位不明確,城市建筑區域劃分混亂。城市新區規劃的目的就是要改變粗放的土地管理模式,建立對土地的集約化管理,劃分功能區,使商業區、居民區、工業區獨立發展,使各區能夠相得益彰。所以,在城市新區規劃的過程中,要改變過去粗放的土地管理模式,建立土地實現綜合利用機制,珍惜城市發展的每一寸土地,使土地發揮出綜合效益。 (2)城市新區規劃要增加土地的使用功能 由于城市新區規劃的土地都是從周邊鄉鎮的農民手里征來的,所以這些土地來之不易。為了征地 *** 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人力物力,所以,城市新區規劃的時候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對于功能區的設定采取增加功能屬性的方式,來提高土地使用率。所以,城市新區規劃的時候一定要本著節約土地的原則,設定多種多功能區,實現城市新區功能的完善,增加功能區的配套設施和配套服務,打造優質的城市新區,為百姓提供優美的生活環境。 3、構建完善的城市新區交通體系 現在我國城市的老城區一個更大的缺點就是交通擁堵,受到原有街道無法實現大規模改造的限制,無法建立暢通的交通體系。這也是多數城市選擇在新址上建立城市新區的直接原因之一。城市新區規劃建設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城市新區制定完整的發展規劃,構建完善的交通體系。

城鄉規劃的工作原則

城鄉規劃編制是指各級人民 *** 根據一定時期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依法編制規劃文件,以確定城市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功能布局,綜合部署各項建設。一般工作原則包括:

1、城鄉規劃要為社會、經濟、文化綜合發展服務

當前我國正處在加速城市化的時期,即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各種社會、經濟矛盾凸顯,對 *** 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城鄉規劃是 *** 實施宏觀調控的主要方式之一。城鄉規劃、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綜合發展,不斷優化城鄉人居環境。實施城鄉規劃與城鄉綜合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為依據的。沒有城鄉的不斷發展就不可能為實施城鄉規劃提供物質基礎。在編制城鄉規劃時是否有利于區域綜合發展、長遠發展,應當成為我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也是檢驗城鄉規劃工作的根本標準。

2、城鄉規劃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

從實際出發就是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從城市的市情出發。近年來,雖然我國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國民生產總值排名在世界上不斷上升,但人口多、底子薄的情況并未得到根本改變,仍屬于發展中國家,這就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一切城鄉規劃的編制,包括規劃中指標選用、建設標準的確定、分期建設目標的擬定,都必須從這個基本國情出發,符合國情是城鄉規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我國幅員遼闊,城市眾多,各地自然、區域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差別很大,城鄉規劃不能簡單地采用統一的模式,必須針對市情提出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

從根本上講,城鄉規劃的目的是用最少的資金投人取得城市建設合理化的更大成果,對于國外的先進經驗和優秀的規劃設計范例,也應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吸收其精髓實質,而不是盲目追求它的標準和形式。在各地的規劃建設中,脫離實際、盲目攀比、貪大求洋的情況屢屢出現,《國務院關于加強城鄉規劃監督管理的通知》(國發[2002]13號)中對這些現象提出了嚴肅的批評。要把堅持實用、經濟的原則和美的要求有機地結合起來,力爭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

3、城鄉規劃應當貫徹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我國人口多,土地資源不足,合理使用土地、節約用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我國的長遠利益所在。城鄉規劃必須樹立貫徹中央關于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對于每項城市用地必須認真核算,在服從城市功能上的合理性、建設運行上的經濟性前提下,各項發展用地的選定,要盡量使用荒地、劣地,嚴格保護基本農田。

要從水資源供給能力為基本出發點,考慮產業發展和建設規模,落實各項節水措施。要大力促進城市綜合節能,鼓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完善城市供熱體制,重點推進節能降耗。

4、城鄉規劃應當貫徹建設人居環境的要求,構建環境友好型城市

現代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城市的人居環境的建設水平。在特定意義上講,城鄉規劃是城市的環境規劃,城市建設是為市民的工作、生活創造良好環境的建設。城市的發展,尤其是工業項目,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是有一定的影響。但產業發展與人居環境建設的關系,決不是對立的、不可調和的。城市的合理功能布局是保護城市環境的基礎,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和各項特定的環境要求,都可以通過適當的規劃 *** 和環境門檻的提高,把建設開發和環境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力求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5、城鄉規劃應當貫徹城鄉統籌、建設和諧社會的原則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在城鄉規劃工作中,關鍵要堅持“五個統籌”,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地持續發展。城市是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和時代文明的集中體現。城鄉規劃不僅要考慮城市設施的逐步現代化,同時要根據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利益主體多元化、復雜化的趨勢,深人研究日益增長的城市居民各種層面的利益需求和矛盾關系,為建設和諧社會創造條件。要建設和諧社會,還必須處理好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建設的關系。在編制城鄉規劃中,必須注意保護當地的優秀歷史文化遺產,有紀念意義、教育意義和科學藝術價值的文化古跡,把開發和保護、繼承和發揚結合起來。少數民族地區的城鄉規劃應當適應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需要,并努力創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風貌。